当前位置:成功小说网>穿越历史>乱清小说免费阅读完整版>第五十四章 如中魔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四章 如中魔怔



       之前的上谕,已说明此次“太后阅兵”,轩军自“毅勇忠诚多罗贝勒臣关卓凡”以下,“甲胄在身”者,“以军礼觐见”。可是除了轩军,当时的清朝军队中,不但没有近现代意义上的军礼,甚至也谈不上专门的军礼。军中同袍之间,武官文官之间,行的还是官场的庭参礼。至于臣子对君主,更加是不必说了。

       轩军内部所行,当然是近现代军队的标准礼仪。可午门之下,百官之前,拿这一套用诸皇帝和两宫皇太后,未免过于骇人眼目。所谓步子太大,是要扯着蛋的,这种事,还是要一步一步地来,要有个适当的过渡。

       这个“适当的过渡”,就是关卓凡现行的这种古军礼。这种礼节,当时的旧军队中,也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着,这个场合拿来用用,既不必走回打千叩首的老路,也能够为保守派人士接受。

       关卓凡起身之后,皇帝和两宫皇太后降辇,皇帝站到一边,两宫皇太后相对微微一福,表示就此分手,一个“东巡狩”,一个“守社稷”,各司其职。

       关卓凡快步走到马车前面,拉开了车门。

       紧接着有人上来,摆好了脚踏。

       圣母皇太后将手搭在长春宫总管太监李莲英的胳膊上,缓步向车子走来,贴身侍女玉儿紧跟其后。

       “气死风灯”映照之下,关卓凡看见,御姐一对美丽的凤眼中,熠熠生辉。

       到了车子跟前,圣母皇太后有意无意。斜斜向关贝勒瞄了一眼。关贝勒昂首挺胸。四目相交。都看到了小小一团火焰,在对方的眼底跳跃。

       李莲英小心服侍,圣母皇太后从容拾步登车,在车子的后座坐定了。

       哎呦,这个位子——

       坐垫和靠背,都软乎乎的,可人坐了上去,却隐隐有股力道向上托着。身子并不会陷将下去。那种“欲拒还迎”的感觉,着实奇妙!

       李莲英退开,玉儿登车,坐在侧边的一张小皮杌子上,面对车门。

       脚踏移开,关卓凡关上车门,转身认镫上马。

       名赞官高喊“起”,礼兵队先导,关卓凡随扈,马车辚辚开动了。

       除了母后皇太后。小皇帝打头,王公亲贵、文武百官。一律“跪送”。

       午门城楼上,第三次钟鼓大作。

       “外广场”的一千名轩军近卫团骑兵,调转马头,五骑一横列,一队又一队,跟了上去。

       “太后阅兵”终于成行了。

       出了皇城,北京城热闹得跟过年一样。

       “太后阅兵”是“千古未之有也”的盛事,轩军近卫团则几乎已被口耳相传成了天兵神将——轩军近卫团扈从太后“出巡阅兵”,这个热闹,谁不要瞧?

       天色尚未破晓,大清门至正阳门,正阳门至永定门,道路两边的人群,已是密密麻麻。顺天府和步军统领衙门倾巢出动,维持秩序。

       “太后东巡”的队伍,在北京城内的行进路线,是由大清门而正阳门,自正阳门出内城;由正阳门而永定门,自永定门出外城,然后迤逦而南。

       这支队伍,在北京人的想象中,应该是龙旗蔽日,华盖相承,花衣蟒袍,翎顶辉煌;满眼钺、瓜、斧、镫,盈耳金、石、丝、竹。太后、皇上“出巡”哎——说书的不是这么说的么?唱戏的不是这么唱的么?老辈人不是这么讲的么?

       而眼前的队伍,除了最前边的两杆在风中猎猎作响的“轩”字旗外,什么花样也没有了。

       似乎应该有些失望——可是,且慢,北京人还从来没有见过精气神儿这么足的一支军队!

       士兵们都骑在马上,寒风如刀,人儿和马儿,却统统抬高了头,挺高了胸脯。清晨的阳光照耀着,每一匹战马身上都闪着油光,每一个士兵的脸面,都像雕塑出来的一般。

       哇哦,真正叫“人强马壮”!

       打横望过去,马头跟马头一条线,马尾跟马尾一条线,马背上的人——嘿,还是一条线!

       一水儿笔挺的洋军装,一水儿闪着寒光的洋枪!

       黑头发、黄皮肤,着洋装、挂洋刀、挎洋枪——可是,比洋兵还精神!

       这是“咱们的兵”啊!

       这一切,交织成一副充满异样魔力的画面,令道路两旁的人们如中魔怔。

       自礼兵队出现在距大清门最近的人群的视野中,到最后一队骑兵驰出了永定门,欢呼声如同沸腾的海潮,始终回荡在北京城的上空。中间,还夹杂着无数鞭炮的的响声。

       许多人还自发在门口摆上了香案,朝天礼拜。

       拜什么呢?给圣母皇太后行礼吗?似乎是,又似乎不是。

       这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情愫,一时之间,当事人自己也不甚说得清楚的。

       洋装、洋枪,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国人来说,既烙着屈辱和恐惧的印记,同时,也是威慑和力量的象征。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洋务”也好,“卫道”也罢,都太“形而上”了,他们看事情,只会本能地着眼于利害相关。当洋装穿在自己人的身上,洋枪握在自己人的手中,老百姓的潜意识中,会认为“威慑和力量”已为自己掌握。

       这个体认带来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令他们欣喜不已,兴奋莫名。

       更重要的是,他们昨日所闻,今日所见,让他们相信,这个“威慑和力量”的掌握,不是花架子,是实实在在的。

       十九世纪中期,还没有什么精确制导、超视距打击,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可以说百分百体现在其精神风貌和步操水平之中——反过来说也一样:一支军队的精神风貌和步操水平,基本上决定了其战斗力的高下。

       至少可以这样说:一支看上去吊儿郎当的军队,未必一定没有战斗力;但一支精神抖擞、整齐划一的军队,却是一定有战斗力的。

       老百姓本能的观感其实是非常准确的。

       还有,无数史实都证明了:笔挺的制服、犀利的兵器、整齐的队列,组合在一起,是在最短时间内激起受众自豪、骄傲和服从的狂热情绪的最佳利器。

       *(未完待续。。)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新书推荐: 邪亦有道召唤万界军团资源帝国妖灵四起之宿仇贪婪末日星际外援:我有一间杂货铺我在异界活了三十年农家丑媳来种田:嫁个状元郎贞观小财神无限轮回之噬斗罗大陆之七杀殿魔法世界的地球供货商竞技之王女神你别乱来剑道邪尊缺失世界星际之最强传承章鱼哥和小妖妹的警察爱情故事重生乐神武怒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