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热潮汹涌
(裸-奔的驴子伤不起,用更新求推荐票!感谢‘梦回华夏’‘想说忘记’‘月的温柔’‘想写书的残念’‘莞尔乐’朋友的打赏,鞠躬。)
而整个北美,关于电影的一切还才刚开始发酵。
“这部电影实在太棒了。”
“噢,天啊,剧情环环相扣,情节紧张刺激,节奏快捷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
“我的膀|胱涨了两个小时,如果我因此得了膀|胱炎,一定要去告尼奥。”
“尼奥太帅了,我想买一件跟他同款的黑色风衣。还有崔妮蒂,我想整个大银幕再没有比这更酷的女人了。”
刚看完电影激动难耐的影迷们,纷纷回家奔到一些电影网站,为《黑客帝国》打分写下影评。
许是因为睡得太晚了,陈天都醒来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晌午时分,他是被客房服务吵醒的。发现凯特已经不在身边,桌上留了一张纸条。她今天还有宣传工作要做,没有吵醒陈天都悄悄离开了。留言上还留下了一道口红印记,他不由咧嘴。
电话响起,是孔乙己,“老陈,醒了吗?”
“嗯!”
“那我过去了。”
等到陈天都仍有些睡意朦胧的披着睡袍走到客厅时,孔乙己已经抱了一扎厚厚的报纸,风风火火闯了进来,“老陈,快看,今天的报纸!”
“这么多,你想让我出不了门啊。”陈天都厌恶的推开,“我还没吃早餐。”
“早餐?午餐还差不多。”孔乙己嗤之以鼻,“看看吧,不少夸咱们的。”
互联网在国内并不怎么发达,报纸跟电视仍是人们获知信息的主要渠道。所以孔乙己还是习惯性的青睐纸质媒体,一大早就将全美所有销量前十的报纸都要了一份。好在这扎报纸已经整理过了,全翻到娱乐版了。
陈天都拿起《洛杉矶时报》,边扫着内容边问道:“八爷走了吗?”
“凌晨的飞机,刚走。”孔乙己回道,“别担心,我去送过八爷了。你说的那事,他会上心的。”
昨天聚餐的时候,袁禾平已经跟大家告别过了,他自从完成《黑客帝国》工作后,一回去就又接了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这会儿正是拍到关键时刻,若非应邀参加首映礼,说不定还不会来,这是着急赶着回去拍戏呢。
陈天都点了点头,随手从客房服务送来的早餐面包往嘴里塞,看着报纸上内容。昨天同期上映的还有一部灾难大片,华纳的《深海狂鲨》,可惜媒体上报道的少之又少,大篇幅几乎全给了《黑客帝国》。
“这是一部充满独特风格的科幻大作,一部充满惊喜的佳作。科幻通常都是限于科学,科学通常都先于技术。最常见的科幻都是科学上的发达,很少涉及到其它的内容。对于动作片的话,更是除了特效就索然寡味。
首先,我想评价的是电影的名字,我觉得取得很绝妙:
而the-matrix(注1),matrix在marriam-ascore的评价为a,烂番茄网站上的新鲜度更是达到91%,市场前景被普遍看好。
而网络上更是不乏一片黑衣墨镜男朝着路人齐齐行注目礼的话题,再次点燃了此前已经热炒了几个月的《黑客帝国》话题。
无数曾经看过或者知道《黑客帝国》宣传内容的网友,看到这铺天盖地的影迷影评,那些沉睡的记忆也开始渐渐苏醒,渐渐的琢磨什么时候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
别多想了,今天可不就是周五,“嘿,亲爱的,我们看一场电影好吗?”
新泽西的杰克-艾伦是个保险推销员,生活并不富裕,尽管他是个电影爱好者,可是进电影院看电影的次数却并不多。
“现在?why,有什么好看的影片吗?”
“是的,叫《黑客帝国》貌似评价很不错的样子。”
“咦,我好像知道那部电影。既然是周末,就去看看吧,正好科特也放假了。”“噢,可能不行,哪部电影是r级。”“该死,只能让科特一个人待家里了。”
在酒店中的陈天都,靠坐在沙发上,微笑着仔细扫过报纸上的一段段叙述的文字跟照片,心情越来越好。评论基本上都是称赞他的,电影的剧情、主演的演技、剧情节奏快捷让人耳目一新。
最重要的是,这个评价是超过原作评价的。
他没有自满,有神器之助,他如果还不能突破前作,干脆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但是没人不喜欢听别人夸奖,他心里很满足,这意味着他们获得了一个很好的开始,尽管还是第一天周五,真正的观影热潮还没有启动,但《黑客帝国》的票房会否大卖,一定程度上,也会被这些人的口碑左右。
《华盛顿邮报》也评价了同期上映的《深海狂鲨》,“两部电影都有华纳,这部《深海狂鲨》也算诚意十足,惊险刺激场面做得很到位,可是同《黑客帝国》一相比较,就显得缺乏创意,观众的选择一目了然……”
8月7号,星期五,电影放映的新一周也开始了,《黑客帝国》北美3200家影院正式迎来第一波热情影迷。这一天,放学铃一响,无数的学生电影迷就冲锋陷阵地争相离开学校,还有许多上班一族,甩着包包左右一群,商议这一起去看一场电影。
然后赶到附近的电影院,准备购买一张《黑客帝国》门票。但是让很多观众惊讶的是,第一场的门票居然已经售空了,那电子售票牌上一片红色的“售完”字样,正显示着电影到底有多火。
杰克-艾伦一家也遭受了同样的境况,“先生,十一点钟还有票,需要购买吗?”黑人女孩售票员礼貌介绍道。
“要看吗?是不是太晚,地铁都关门了。”妻子有些犹豫。杰克咬了咬牙,商议道:“我们可以坐出租车。”
“给我两张票,《黑客帝国》的。”他们还在商量,冷不丁旁边一个白人等不及插队就买了票。
“好的,请稍等。”售票员很快就出了票。
“嘿,是我们先排队的。”杰克不满嚷嚷。售票员无奈道:“先生,还有不到二十张票,您还需要吗?”
杰克一咬牙,“买,两张连坐。”
“该死,怎么会这样。”洛杉矶的一家电影院里,一个华裔高中生可怜巴巴地看着售票员,他是二代移民,以前都喜欢看辰龙、李联杰的电影。可是他们都是功夫明星,而中国人想要打入好莱坞,好像除了功夫什么都不行。如今好不容易出来一个不靠功夫出名的明星,据说还是科幻片,他怎么也要来看看的,“就当给同胞捧场。”
却没想到,电影已经到了根本不需要他捧场的程度,甚至于来得晚了还没票。
(注1:其实我不喜欢中文的翻译,两个都不确切。第一种翻译是黑客帝国,这让人首先想到的是黑客两字。第二种翻译是港版的二十二世纪杀人网络,翻译这个名字的人可以去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