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成功小说网>其它小说>千金聚散>第三百二十三章 讨债的负面心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二十三章 讨债的负面心理



       “撤单一到九号机台,加快,能多快就多快,清理撤除账户上所有剩余的跌停板封单。”

       “买盘一到二号机台,8.18元,五百手下单;买盘三到五号机台,高出跌停价两分,8.20元,间隔两秒,两百手下单。”

       “六、七号机台,一分钟后,8.25元,间隔两秒,五百手准备下单。”

       “好,不错,现在,撤单所有机台,跌停板上方的抛单从低到高,按顺序全部撤离。”

       “买盘一号机台!8.50元,五千手;二号,8.51元五千手跟进。”

       手机上不停传出李总的指令。

       “跌幅只剩百分六不到了。”叶兮不由自主地叫。

       “再来,再往上干几点吧。”徐西亚握着拳头低声喊。

       这时,邱少晖开始对着撤单一至九号机台的操盘手们急促地喊到:“抓紧跟进,抓紧跟进,按事先分配好的比例,赶紧跟着买盘下单出货,买盘资金别让账户外的卖盘给抢了!”

       盘面上的股价开始跌宕。

       时间很快到了十一点三十分中午收盘时刻。

       从上午十一点十分,“精占”从跌停板上巨量封单的纷纷撤单开始,股价已经从8.18元的跌停板价撬开,最高上窜至8.60元,收盘时,盘中报收8.52元。

       再说。

       最近这几天,刘琴脑子里,几乎完全被她那一百二十万债权的安危占据着。

       为了尽早追回这些钱,她和陈小九夫妻两,早已想破了脑袋,各种能试的方法几乎全都试过了,可终究还是让他们感觉到一筹莫展毫无指望。

       虽然讨债的诉讼,法院已经受理了,但是,她还是想能够用自己更直接的办法,先下手为强,尽快要回那些钱。

       俗话说得好,千钱赊不如八百现。

       法院受理了案件又能怎样?

       万一孟匀易这个输的面目全非走投无路,如果干脆来个赖账不还,对于起诉他的案件,给你来个故意拖延,案件的审理和判决,拖上一年半载,岂不是很正常?

       再说了,到那个时候,这个孟匀易配资巨亏的事情早已传得沸沸扬扬,别的债权人哪里还会像现在这样无动于衷?

       到时候,起诉的人肯定一个接一个。

       那时候,能转移的钱和财产,肯定也早就被他都转移藏匿起来了。

       这个孟匀易,他名下能够被法院执行的账户和财产,比起他的全部债务,还不是烧的可怜?

       自己的一百二十万真金白银啊,到最终,利息能不能拿得到先不说,就说本金吧,能够拿回几成呢?

       想想,心里还真是一点底都没有。

       刘琴和陈小九夫妻两越想越害怕,越想越心慌。

       他们甚至都想过,只要能立马拿到钱,哪怕这一百二十万钱,打个九折,或者打个八折,咬咬牙,也未尝不是不可以接受的呀。

       社会上债务坍塌的事件太多太多。

       茶余饭后,工作闲暇,这些活生生血淋淋的事例,数不胜数。

       作为当地人,刘琴和陈小九早就对这些有很多听闻。

       甸侨这个典型的侨乡,别看它现在经济发达人民富裕,可是在以前,这里却曾经是一个地瘠人贫的贫困县。

       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家改革开放以前,这个县城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被远远地甩在全国的平均水平后面。

       当地要资源没资源,要资金没资金,教育、人才、技术,那就更不用说了。

       这个地方的教育水平,更是在全国是数了名的拖后腿,文盲、半文盲的人,比比皆是。

       当时,这里唯一可输出的资源要数山上随处可见的石头了。

       石头,成了当地农村盖房砌墙用的最主要的建筑材料,这里的石材,也会被一些解放前就已经逃亡旅居海外的华侨,悄悄地购买出口。

       采石,在当时,几乎成了农村男丁们人人都会的体力活和技术活。

       那时候,这个县城的百姓,脚上穿草鞋,身上打补丁,满手老茧,腿上青筋盘曲暴起,那是司空见惯的社情民情。

       那时,走在荒芜的山涧,经常会听到采石后生们野外体力劳作时哼出的那些采石民谣。

       那声音,听起来让人心酸,让人不禁感慨生活的不堪。

       那个时候,在这个地方,一年下来,见不到一粒大米的农村家庭数不胜数。

       生活拮据的家庭,一日三餐负担不起,就只能一日两餐。

       很多农村家庭,全家人的伙食都需要节食定量。

       穷则思变。

       所以,那个时候,很多家里穷的叮当响的家庭,大凡海外能找到关系的,都会想方设法往外跑。

       家里找不到、攀不上海外关系的,那些烦透了现实生活的后生、男丁,干脆铤而走险,四处借债,然后通过蛇头,偷渡出国。

       很多人偷渡去了东南亚一些国家,比如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

       这些人出去以后,大浪淘沙,绝大部分的人在那样的异国他乡,依然始终徘徊在社会的底层。

       但无论如何,也总算比起背井离乡那个时候的家乡生活水平好上很多。

       当然,也有少数人,凭着手艺,凭着胆大,在那边混出了样子,后来就成了光宗耀祖的海外华侨首领,归国投资的商业大腕。

       这些不在这里言表。

       再说,这个地方穷怕的一代人,骨子里流淌着一股特别的血液,见到赚钱的机会,就会不顾一切地往里钻、往上冲。

       所以,这个地方,渐渐富起来以后,仅仅三、四十年时间里,也发生了很多奇奇怪怪的经济现象。

       从早期的赌博,到赌场中衍生出来的赌徒借贷,当地称这种赌场内的应急借贷叫做“跳火坑”。

       “跳火坑”对于借债人和放款人来说,同样都潜在着巨大的风险。

       借债的都是赌场中的赌徒,当然,赌得越大,往往输的越多,在场内“跳火坑”就无疑是越陷越深。

       而那些场内“跳火坑”放贷的,放贷规模越做越大以后,经常也会利益熏心,把控不住风险。

       那些越陷越深的赌徒们,输红眼以后,哪里还有什么偿债能力?

       所以,累积几年以后,逃债、跑路现象就频频发生。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新书推荐: 小妖除妖记最强教官系统一起混过的日子无限创世录蛊惑天师至纯医道荣耀巅峰之叶落双秋曾经,我想做个好人我能吃出属性我有一把大砍刀新界实习生网游之绝顶锋芒全球进化快来人,公主的棺材板盖不住了重生之大收藏系统我成了过气武林神话大唐剑尊登顶食物链天剑伏魔录悠然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