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成功小说网>穿越历史>晚唐浮生>第三十章 末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章 末路



       最近一段时间,洛阳有些风声鹤唳,大群夏军骑兵频繁出现在新安、洛阳之间。

       朔方军的兵力配置,大概是华州一千五百步卒、潼关八千步卒、虢州五千步卒(新到的武威军)、陕州五千步卒,此外还有两千五百骑卒沿河巡视。

       其实最近这两千五百骑兵基本固定在浢津不动了。

       他们都是单人匹马的肉搏骑兵,实在不是银枪、铁骑那种游骑,活动能力太弱了。

       就和铁林军军属骑兵一样,为何要配属给步兵,一起行动呢?因为离了大队人马,单靠自己,行军速度比步兵还慢。

       骑马走一阵,就要休息很久,要喂食。从华州到洛阳这段路,如果中途没有补给点,全靠自己携带,那肯定步兵先到。

       当然现在中途设有补给点,骑兵的速度可以大大增加,但时间长了,战马仍然会掉膘,乃至倒毙。

       徐浩带着数千骑,从华州出发,急行军。

       第一天就过了潼关,抵达阌乡驿,行军速度傲视步兵。

       第二天距离下降了一些,只抵达了桃林塞。

       第三天本来计划抵达陕州,事实上半途就跑不动了。

       第四天,马不肯跑了,只能牵着马慢慢走路。

       后世19世纪普鲁士军队甚至规定,步兵行军十天,就要停下来等一等骑兵。

       当然,如果有备用马换,速度可以大大提高,但他们没有,不是装备不起,马的饭量太大,吃喝太厉害了,养不起。

       铁林军三千骑,马肯定不止三千匹,但也不会给一人配双马,这成本在草原上可以承受,到内地承受不起。

       你不爱惜马匹,跑死马,当然也可以速度更快,但真没那个必要。

       大群骑兵出现在非草原地带,必然会有一个超大的后勤补给基地。

       尤其是在他们无法攻城攻寨获取里面粮食的情况下,活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总是在这个基地附近转悠。

       农耕地区,草场首先就少,上面长的草也多半不适合喂马。

       坚壁清野,对骑兵是有效的。人可以饿肚子,马不行。

       若是野外没法放牧,这马就走不了,必须喂粮食,那就离不开补给基地。

       之前银枪都奔袭洛阳东北,一人双马,驮载了部分粮豆,就是为了预防野无所掠,又找不到适合马吃的牧草救急这种情况——当然光喂牧草也不行,只能救急。

       朔方军的骑兵频繁出现在新安、洛阳之间,那只说明一件事,他们的大营往前推进了,让骑兵能够够得着这片区域。

       如果张全义胆子够大,带上洛阳城里的这五千多衙军、州兵,以及数千屯田兵,全军出击,攻这个补给基地,一旦成功,就能把朔方军的骑兵威力废掉大半,因为邵树德手头几乎没几个能打的步兵。

       但他终究不敢,葛从周一开始也弄不清虚实,现在再想打,也晚了,因为铁林、天柱、天雄三军已经过了陕州,横山党项万余人也即将抵达陕州,离石壕寨大营只有两天的路程。

       这就是邵大帅骑兵多的优势了,你都不知道对面的虚实,根本闹不清他有多少兵力。以为很多,其实不然。

       当然葛从周在二崤山设寨也是有作用的,至少让邵树德的大营不敢往前移动,因为没有兵力留守后路,看住崤山上的汴军营寨。

       现在他已弃寨而走,华州兵两千人据守了这片区域。

       这些兵,短时间内难堪大用,邵树德也不打算带他们东行了,继续押运人员、物资即可。

       十月二十六日,走得最快的铁林军抵达石壕寨,第二天,又进抵乾壕寨。

       两日后,大军全部抵达,邵树德在乾壕寨外的神雀台下大阅诸军。

       铁林军九千步卒、天雄军五千步卒、天柱军六千步卒、顺义军三千步卒,总计两万余人。

       横山山民万余众,留守硖石县那片复杂的地形,并且修缮旧有堡寨体系,以防万一。

       十万步军,能到前线的竟然就只有这么多。

       长途远征,何其艰难也。行百里而蹶上将军,诚斯言哉!

       “诸军人赏钱一缗、绢两匹。”

       欢声如雷,士气大振。

       财货,当然已经运走了,可能已到潼关,此时只能给军票记账。但军士们早习惯了,因为邵大帅从来没赖过账。

       “全军休整两日,两日后,顺义军当先开道,诸军依次而行,经渑池,往新安、洛阳方向进发。”

       西边的人口已经被掳走七万多人,很难再找到了,现在只能去往东边想办法。

       铁骑军当天就出发了。

       一人双马,一匹骑乘,一匹驮载各种物资。

       去掉各种零碎,大概驮载了百斤粮豆、奶酪、肉脯,差不多够人和马十天的消耗。

       也就是说,他们理论上可以前出大军五到十天的路程,但一般是五天,因为距离长了,马跑不动。

       战马就一匹,驮马不堪大用,速度也慢,也没法拿来代步,一般情况下驮马都是放在营中的。

       所谓的一人双马,并不是一人两匹战马。

       最奢侈的豹骑都一人三马,那也只有一匹战马,另有驮马一匹,驮载甲具、器械和其他坛坛罐罐,一匹骑乘用马,平时代步,因为舍不得骑战马。

       豹骑都的活动能力同样非常有限,不是马力够不够的问题,主要受限于粮食。

       除非像蒙古人一样,一人五到十匹马,那倒是可以有不止一匹战马。

       与敌人厮杀,两匹、三匹战马都带在身边,那感觉就不一样。

       从乾壕寨大营出发,他们的最远活动距离就在洛阳周边,再远就走不动了,除非能就地补充粮食。

       想奔袭郑州,首先得保证沿途有兵站供给,或者能够从郑州百姓那里劫掠到粮食。

       前次银枪都奔袭到偃师一线,若不是抢了部分汴军夫子,回程的粮食在哪,也是个问题。

       这次银枪都从河北奔袭郝振威、冯霸,为何不沿路返回呢?粮食不够啊,必须要过河蹭一蹭折嗣伦。

       战马如果是核动力的,且不会损坏,邵树德敢从潼关一路奔袭到朱全忠面前——前提是不被他的步兵阻挡。

       更何况也没这个必要。国朝的河南,水系发达,航运传统深厚,都是百余年来花了大力气开挖的运河。陆地运粮,只是朱全忠的补充,有没有影响不大。

       梁、晋争霸时,李存勖也是趁冬天大河上冻,汴军水师无法出战之时过河。

       有些人打仗,从来不计算距离,不考虑后勤的,也不会想能不能做到这一点。

       草原和中原,完全是两个地理环境。本方统治区和敌方境内,又是两个概念。

       坚壁清野,是限制骑兵活动范围的最好方式,比种树、挖壕沟之类的还有效。

       铁骑军出发后,等于远远地为大军张开了一层防护垫。即便东行时得到消息,朱全忠主力过来,有几天时间缓冲,也完全来得及调头。

       这就是朔方军的优势,有主动权。

       若没这么多骑兵,东行时就要担心迎头撞上敌军主力,来不及撤退了。

       十月三十日,邵树德亲领步骑三万余人东行,朝渑池县方向开进。

       走之前,他还特地检查了一下附近的原野。

       各种空地上,已经种下了大宛苜蓿、遏罗禄草等杂七杂八的牧草,不知道能不能长起来。

       把牧草种子带到中原来种下,这事听起来啼笑皆非,但没办法。马儿断粮的时候,这玩意可以救急。平时不出战的时候,也可以大幅度降低精饲料的喂养比例,减少开支。

       希望它们不会被人毁掉,生长时也能竞争过其他无价值的野草,越长越茁壮吧。

       十一月初三,大军抵达渑池县,县令金索出城相迎。

       “这便是忠顺军么?”邵树德马鞭遥指在旷野中列阵的两千步卒,问道。

       “回大帅,这便是忠顺军。”

       忠顺军,其实就是原渑池县镇兵、乡勇,总共两千。

       邵树德没给他们配备多好的装备,因为不信任这支部队。

       他敢肯定,只要自己流露出将他们迁移走,打包回灵夏的念头,这些人立马就会反,除非用屠刀将他们压服,然后将其家人全部迁走。

       如此过个十年八年,大概心里就会顺过气来,可为自己所用。

       到了第二代,就完全是自己人了。

       “东四十里便是硖石堡,忠顺军的将士们可愿为我夺下堡寨?”邵树德站在金索身旁,他的话当然不可能让忠顺军两千官兵听到,但这话本来也不是询问,而是命令。

       硖石堡年久失修,估计也没多少兵守御,正好让忠顺军练练手。

       打河南府的自家人,总要有第一回的。只要动了手,邵树德对他们的信任度又可以上升几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新书推荐: 颠覆火影醉卧江山诸天成神道燕州游侠正少年百变武魂璃姬传执卡者大腕崛起杨小年升官记天才游戏策划元素之法师崛起无限之游戏大穿越老婆甜甜的我无敌于遮天世界酒中踏歌行拥有异能的我不想成为人下人明星孩子王遮仙斩道娇医有毒虐文女主她站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