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问因由
“施主是不是很奇怪,为什么老僧身上没有丝毫修行的痕迹?”
“晚辈确实有些困惑。”
“其实这世间本来就是修炼者少,而凡俗者多,老僧自小就没什么修炼的天赋,一生也只是好读经卷,所以便做了这藏经室的护持。”
“可老师傅,以菩提苑的积累,不可能没有改善人体机能的灵药吧。”
“呵呵,施主说的自然没错。可惜施主毕竟年幼了一些,不知道这世间的灵药本来珍贵,在老僧少时,就算是菩提苑里要拿出那般的灵药也是难难难啊。
而到了如今,也不知为何,这世间的灵机却是在这几十年内突然爆增,现在院里的灵药倒是多了不少,可老僧都这把年纪了,何必再去浪费那些资源。”
陈书楼一听很是惊讶,按照可悲老和尚的说法,这灵物好像是最近几十年才爆发式出现的。
“老师傅的意思是,这灵物以前很是少见。”
“灵物,这还是如今几年的叫法,在老僧那个时代,称之为灵宝更是合适些。”
“灵宝?”
“正是,千山阅尽,难得一宝。自然就是灵宝,施主能明白这灵物的珍贵了吧。”
“那如今?”
陈书楼脑海里不由得闪过,小黄他们三个,还有自己得到过的擎天灵果,也许正是这些经历让他觉得,灵物并不少见吧。
“关于灵物的突然增多,修炼界中也是猜测众多,有人说是天地大变,也有人说是大灾将至,现在还无一定论。”
“竟然是如此。”
陈书楼沉吟了片刻继续道。
“老师傅,菩提苑乃是佛家圣地,其中心灵修行更是无出其右。”
“哈哈哈,小施主想必是以为老僧我是心修者了。哎,小施主想来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菩提苑里自然有修为高深的大修士,心灵境界更是有领袖群伦的存在,可更多的却是无缘修行的普通僧众。
因为现在比起还能用灵物改善自身的体修,心灵修行更是看中资质与机缘。有些人在院内皓首穷经,一生也只能当个普通的讲法禅师,而有的人却是只读一篇《观自在心经》就能踏进心修的门槛,这世间就是如此这般。”
可悲老和尚似乎意有所指的看了陈书楼一眼,神情里有些羡慕之色。
竟然会是这样,陈书楼想想自己和沈若梅,好像在心灵修行这一块,好似几乎都没什么阻碍,可在这老和尚眼里却是这般的艰难。
“那,老师傅你......”
“呵呵,施主不必介怀,老僧也就是那蹉跎岁月的一个,虽然对于施主的资质机缘十分的羡慕。
可到了老僧这把年纪,早就明了那些事该放下的了。”
这可悲和尚果然是知道自己的来历的。
“老师傅,知道我的来处?”
“那三个带你来的小辈,也曾在老僧底下修习过。”
陈书楼立刻就又紧张了,能教出那样三位行者高手的人,怎么会是一个不懂修行的,会不会是他掩藏的太好。
“施主不比如此,老僧确实手无缚鸡之力,只是一生都在钻研佛法,自然懂得修行之道。悟空他们是机缘好的,老僧只是引他们入门的人。”
“那老师傅能不能告知我,跟我一起被抓来的那位女孩在哪里?”
陈书楼知道找到了正主,也不迟疑,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施主放心,菩提苑既然对施主没有约束,自然也不会去约束那位小女施主。
但这里终究是佛家寺院,那女施主不方便留在此处,现在正交由比丘尼院照看着。”
“在哪里?”
“就在西北角上,那里是菩提苑比丘尼的院落。”
陈书楼听此就要直接去那里找人。
“施主莫急,菩提苑虽然是该行方便之处,但为了不被俗世打扰,先祖师们便将其建在山巅云海之上。
若是没有僧人的指引,就算施主找到的那位女施主,怕是也难以独自离开。”
“哦,呵呵,那些千古老和尚么倒是有些远见,这么早就想着留人久住了。”
陈书楼这话里毫不客气的满是鄙夷。
“小施主,切莫动怒,菩提苑不会无故留人,只是涉及师门传承,难免有些顾虑,还请施主谅解。”
这可悲老和尚倒是好脾性,陈书楼如此无礼也没让他动怒。
“可悲大师,我有一事不解,难道这天下所有的佛家修士都是菩提苑的传承吗?我跟若梅不过是对《观音心经》有感,而入了心灵修行这一门,并未直接接触你们寺院的传承,你们这般是不是太霸道了些?”
陈书楼此时也有些愤然,他们虽然得了一些悟能的指点,可难道这样就算是菩提苑的传承了吗,那这和尚庙的传承也太随便了吧。
“施主莫急,施主可知你们见到的那黄稠祖师心经可是何来由?”
“悟能大师没有明说,但是按照悟明和尚的反应,想必应该也是菩提苑内贵重的宝物。”
陈书楼对于这一点也没什么可隐瞒的。
“不错,这祖师心经乃是我菩提苑第十三代祖师遗物,本来就收藏于这藏经室内。
当初悟能下山,也是从我手上接过这部《心经》的,没想到却是惹出了这般的事情来。
其实在当初院里就有不同的意见,一派认为这是祖师遗物、佛门瑰宝不可轻易下山;而另一派则是认为,当初十三代祖师曾留下遗嘱,有缘者皆可见习。
当初两派争论不休,最后还是老僧厚颜,见院内能见祖师心经者甚寡,不忍这祖师心血空留在这藏经室内,才坚持把心经交给悟能带下山去。
一来是因为悟能是个有机缘的,这《心经》也正好能助他修行;二来也是希望我佛怜悯众生,能再遇《心经》有缘人。”
“那既然如此,我跟若梅能见到这祖师心经,不是正合了你们的意吗,现在为何又要这般?”
“有道是普度众生,人人皆有佛性,老僧倒是愿意乐见其成,可这菩提苑内也不是老僧一家之言。
千人修佛,心中却是都有个自己的佛祖,就算是老僧再自以为,也不能一言而断,自己的所为就是对的。
至于那些主张菩提苑内传承不可外流的师兄弟们,也自然有他们的想法、考虑。
施主可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