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成功小说网>灵异小说>诸天万界之大拯救>第两百章 宋辽边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两百章 宋辽边防



       承明殿。

       刘娥没有像之前那样掐着点到场,而是先行赶到了承明殿,她要在大臣们抵达之前,好好问问官家到底是怎么想的。

       进入殿中,刘娥果然看到了李杰,只见李杰此时正站在一副地图面前,似乎是在仔细端详。

       眼前的这副地图正是河北路的边防图。

       自周世宗以来,河北路便设下三关,霸州益津关(今霸州)、雄州瓦桥关(今雄县)、瀛洲高阳关(今高阳)。

       三关雄踞河北路的门户,屯驻重兵,再配合镇州(真定府)、定州的大军,互为犄角,以此来防御辽国。

       另外,保州(今保定)、广信军(今徐县)、安肃军(今徐水县)等地亦设有边都巡检司。

       其中,益津关、瓦桥关、高阳关,以及镇州、定州的驻防部队,乃是卫戍部队。

       而巡检司所属的兵马,既有巡视边防的职责,同时也是机动部队,主要以骑军为主。

       不过,自签订澶渊盟约后,宋与辽之间承平日久,边防驻军亦有裁撤。

       澶渊之盟签订前,镇州和定州各有卫戍部队,且文武分治,文臣虽然有监督之责,但兵事上却由武臣主之。

       然而,现在的情况却发生了几分变化。

       将近二十年过去,如今镇州和定州的卫戍部队,已然合二为一,并且主官也从武臣变成了文臣。

       当然,军营中仍然有武臣领兵,但武臣却失去了单独掌兵的权利。

       “六哥,可是忧心北方的军事?”

       刘娥轻手轻脚的走到地图面前,等了好一会,方才开口问道。

       “不。”

       李杰摇头道:“眼下已经入冬,天寒地冻的情况下,这场仗暂时打不起来。”

       “我只是在想改如何加强边防。”

       “这里。”

       说着,李杰点了点地图上的广信军。

       “据韩亿回传,广信军的城墙年久失修,如果契丹人主攻这里,城墙只怕会失去御敌的作用。”

       “嗯?”

       听到这话,刘娥面露薄怒。

       “城墙失修?”

       “韩亿为何之前不报,而且也不遣人修建城墙?”

       广信军地处宋辽交界之地,本就是抵抗辽国的第一线,如今竟然有城墙失修的隐患?

       韩亿这个转运使是怎么当得?

       “大娘娘,此事其实也不怪韩亿,去岁,韩亿才由开封府推官转迁至河北路转运使。”

       “而广信军城墙失修,并不是近期发生的事,它是历史遗留问题。”

       李士衡、张士逊、陈尧左等人都担任过河北路转运使一职,早在大中祥符年间,广信军的城墙便塌陷了一部分。

       他们倒是汇报过这个问题,并且也想修一修城墙。

       但这个皮球,踢来踢去,最后踢到了宋真宗那里。

       广信军地处辽宋交界,并且当时和辽国已然签订了盟约,所以,这个位置的定位反而变得尴尬起来。

       修城墙?

       辽国发现了这一幕,肯定会质问,你我二朝已经互为兄弟之国,刀兵已熄,为何还要劳民伤财的修城墙?

       你想干嘛?

       事情的发展也正是如此,每当宋廷想修城墙的时候,辽国人都会上来掺和一脚。

       因为恐辽症的存在,真宗修葺城墙的意志也不够坚决,连皇帝都这样,时任河北转运使的文官,还能怎么办?

       自然是相信后人的智慧。

       后人,总有办法解决的。

       如此这般,广信军城墙修葺的事便一推再推,最后便推到了李杰这里。

       李杰倒是不怕辽国,他没有直接修葺,主要是因为时机不合适。

       他的设想是经略西北,先把夏州党项给收拾了,然后再向北。

       值此之际,当然不宜触动辽国的神经。

       如果他执意修葺城墙的话,打击夏州党项的计划,难免会受到影响。

       毕竟,辽国一旦有了防备之心,西北之地的战事多半会生出变数。

       故此,广信军城墙的事便一直搁置了下来。

       另一边,一听到是历史遗留问题,刘娥似乎想起了什么。

       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

       “大娘娘,其实广信军那边的事,暂时无需担心,此前,我已密令沿边都巡检使王德用秘密遣散城中百姓。”

       “若是契丹大军真的大举进犯广信军,时机适合的话,我也给了他相机决断的权利。”

       王德用?

       听到这个名字,刘娥心中轻轻的念叨了一遍。

       她对此人的印象颇深,王德用之父王超,乃是太宗的潜邸旧臣,并且两次西征党项。

       虽然最终的结果都不太好,但王超的表现却颇为不俗。

       至道二年(996),王超领兵征讨李继迁,是年,十七的王德用亦是随父出征。

       并且亲率大军,担任先锋,取得了一场大胜。

       自此,王德用开始初步展露头角。

       后来,因为景德和议以及澶渊之盟的缘故,边地战事逐步停息,王德用也没了表演的舞台。

       但王德用本人的才能却是不差的。

       凡是王德用治下的士兵,军纪都极为严明,并且从无懈怠训练的例子。

       哪怕国朝已经很久没有大的战事,王德用仍然没有放下练兵。

       而这,也是李杰将他调去河北路沿边的缘由。

       “王德用,真的能担此大任吗?”

       想了片刻,刘娥心中还是没什么底气,虽然王德用是将门子弟出身,并且早年间也证明过自己。

       但如今距离至道年间,已经过去了二十余年,久不经战的王德用,真的能抗下沿边巡检这面大旗吗?

       “大娘娘,你不信王德用,总该信我吧?”

       李杰呵呵一笑,语气笃定道。

       “时至今日,我有看错过人嘛?”

       王德用随父西征的那会,虽然是第一次经历战事,但却临阵不慌,有勇有谋,而且亲自上阵,阵斩十数人。

       第一次上战场就能有此表现,已然是一个名将胚子。

       后来,尽管他没有征战沙场的机会,但纵观他这些年的表现,王德用并没有堕落,反而勤修武艺。

       选择王德用,当然不会拍脑袋决定的,而是经过考察的。

       李杰相信他不会看错人,王德用缺的不是军事素养,他缺的是一个机会,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

       舞台,李杰提供了,剩下的就看王德用自己的表现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新书推荐: 我的物品能升级疯狂新梦想宠杏遮天纪元悟道皇超时空垃圾站极品全能狂少三国之魔乱群雄界皇凤归九霄狂妃逆天下穿越晚清之谁与争锋小道土阿木明朝第一道士重生美影之旅花都十二钗血嫁,神秘邪君的温柔我曾混过的日子天幕神捕斗铠君归矣云之涯的不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