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9 《焦耳》综述,光速接收!(求订阅)
许秋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操作着笔记本电脑,登录学校邮箱。
没过多久,他便收到了魏兴思转发过来的两封邮件,分别是《焦耳》和AM的审稿意见。
许秋首先打开《焦耳》综述的审稿意见,大致浏览了一番。
审稿人一共有三个,出具的意见全部都是正面的,编辑给的意见是小改。
其中,第一个审稿人的意见是“建议文章直接发表”。
同时,他还高唱赞歌,吹了一波许秋和魏兴思对有机光伏领域的贡献,表示:“ITIC系列的开发是有重大意义的……”
其实对方就是把许秋在《焦耳》文章中评判自己组里工作的一段话改了改,然后放了上来。
从文字表述上来看,这个审稿人应该是国内的研究者。
许秋推测估计是受益于ITIC系列材料,蹭了几篇文章吧,因此格外的感谢原作者,具体判断不出来是谁。
第二个审稿人,明显也是国内的研究者,模板式审稿,先总评一段,然后分条列出建议。
不过,这次只有一条建议,那就是好心的指出了“文章中引用文献不全”,并附上三篇建议引用文献的DOI号。
许秋查了一下这三篇文献,有两篇是发在新刊SolarRRL上的。
这个新刊是文章审稿意见中能改的地方都改掉,剩下的就只差需要补充的两项实验。
晚上,许秋回到材一,前往218,打算找魏兴思探讨一下关于色度计的事情。
他刚走到218门前,正打算敲门,魏兴思却突然从里面拉开了门,两人皆是被对方吓了一跳。
过了两秒钟后,魏兴思缓过来主动开口说道:“咱们《焦耳》的文章接收了!刚刚收到编辑的邮件。”
“这么快。”许秋挑了挑眉毛,这个速度堪称光速,中午把文章意见才发了回去,晚上文章就接收了。
当然,也算意料之中,就这三个审稿人的意见,编辑其实也是可以选择直接接收文章,不修改的,小改秒过可以理解。
许秋不由的想到了另外的那篇《自然·能源》,最先投出去的,结果现在连意见还没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