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成功小说网>女生小说>大顺皇朝>第六百九十章:自请降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九十章:自请降职



       陆承启知道,孔霖虽然有点一根筋,可他知识不是盖的,为人也正派,算得上是一个人才。只是这样的人才,教出来的学生会怎么样?陆承启不敢担保。有道是严师出高徒,可过于严格了,学生的个性就被抹杀了。像胡瑗一样的,学习和玩耍结合到一起的老师,还是太少了些。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陆承启才会问为什么孔霖不去国子监,去太学,这两个地方是大顺的最高学府,相当于后世的清华、北大,教出来的学生,大多是出将入相。放着好苗子不教,非得去教一些孩童,这孔霖莫非是脑袋坏了?

       不曾想,孔霖一本正经地答道:“回禀陛下,非臣不能,实不愿也。”

       陆承启苦笑,这个有个性的回答,证明孔霖是一个有理想的人物。估摸他最崇拜的人就是孔夫子了吧,不然怎么会效仿孔夫子“有教无类”?

       “也罢,既然孔卿有如此宏愿,朕也乐得成全。这样,蒙学学官以陈襄为主,你和孙觉为辅,如何?”陆承启妥协了,反正孔霖的心也拴不住了,与其让他在朝堂上抨击新政,还不如眼不见心不烦,让他去教书。

       “臣遵旨!”孔霖得偿所愿,竟向陆承启跪拜了下去。

       陆承启一愣,连忙说道:“孔卿这是何故?”大顺里面,除了天地君亲师,皆不跪拜。哪怕是君,也是认罪时才拜的。自从前朝引入“胡床”以来,跪坐礼才渐废,下跪和跪坐也正式分开。不过是把孔霖的官职降了两级,他还兴高采烈,难道这是种恩惠不成?陆承启很不解,难道升官不好,非得降职才开心?

       孔霖得偿所愿后,也乐滋滋地起了身,跟陆承启讨了圣旨,去吏部报到去了。好在长安城的蒙学馆已经建立,开始招生了。孔霖此时来讨官,也算是赶上时候了。这不,皇庄正“斥巨资”引进乡村私塾先生,孔霖“自告奋勇”去教书,岂不正中陆承启下怀?

       要知道,各地州府的官学是有学生人数限制的,大县五十人、中县四十人、小县三十人,各学教官称教授,州学两人、县学一人。教授之选,初由本路使者选派属员或聘请地方的宿学名儒充当。后来官学发展太快,名师不多,也有一些滥竽充数的进去了,官学也开始良莠不齐。私学更不用说,那些老师的不知道可不可以为人师表,就敢开私学。除了有名的书院外,一些书院都是商贾资助,专门赚钱的。直到陆承启亲政后,诏诸路学官委中书门下选差权力归于朝廷,由于遴选严格,州府学官只有五十三员,诸路唯大郡有设,军监未尽置。不久前陆承启又下诏,诏齐、庐、宿、常等州各增置教授一员,自此列郡各置教官。州县地方学校的教学内容为“以经术行义训导诸生,掌其课试之事,而纠正不如规者”。官学被整顿之后,明显比先前好多了。是以陆承启就问,为什么孔霖不去官学。

       看见孔霖喜不自胜而去,陆承启叹了一声:“人各有志啊……”

       孔霖刚离去不久,高镐就急急忙忙进来:“启奏陛下,内阁首辅徐崇光求见。”

       陆承启正念叨着,已经有一个多月不曾见到徐崇光,也不知道他在忙些什么。按理来说,开发江南而已,并不困难。制定好优惠政策,选好官员,立马可以上任了。再说了,大顺的制度已经非常完善了,就算有漏洞,都应该堵住了才是。

       听到高镐所言,陆承启先是愣了愣,然后才说道:“宣!”

       高镐躬身而退之后,徐崇光踏入垂拱殿中。陆承启一看,徐崇光原本就瘦小的身躯,现在更加削瘦了下去,皱了皱眉,说道:“徐卿,你清减了好多!可是政事繁多,让徐卿诸多压力?这样罢,你且休息几日,朕吩咐御医去府上,为你把脉开个药方,好好调理……”

       徐崇光虽然清瘦了些,可精神抖擞,说道:“陛下,臣并无大碍。江南一事,臣已有十足把握了!”

       陆承启一愣,笑出声来:“徐卿折腾自己,便是为了江南一事?”

       徐崇光正色道:“陛下所托,臣焉敢怠慢?再者,江南成功与否,干系大顺国祚绵延,臣虽不才,亦愿奉上毕生精力,与大顺绵延国祚!”

       “说的比唱的还好听……”陆承启心中鄙夷了一番,“还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能流传千古?不过也是,史上之人,如过江之鲫,又有几人能留名青史,大多化作一杯黄土,寂寂无闻,籍籍无名……”

       感慨了一番后,陆承启才说道:“徐卿为朕分忧,为国分忧,朕心甚慰。”

       徐崇光也不多言,直接甩上一本奏折,说道:“请陛下过目!”

       江南是陆承启的禁脔,谁都不能轻易触碰。之所以授权给徐崇光,不过是为了堵住许多朝臣的嘴巴而已,真正主导的人,还是他自己。摊开奏折,陆承启细细翻阅了起来,甚至还拿起朱笔,在上面写写画画。徐崇光见了,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小皇帝的认真办事,徐崇光很欣慰;可这毕竟是他一个月以来的心血,要是被否决了一点点,他都有点难受。好在陆承启只是写写画画,并没有说什么。

       约摸过了两刻钟,陆承启才算是看完了这本奏折,然后喜逐颜开地说道:“徐卿事无巨细,所想之处,皆为朕想不到的,非常好!就像这水利,江南多水乡,用翻筒水车的提议就非常好。朕还认为,需得培育水稻,尽量一年两收,方才可以稳固江南粮仓地位。至于桑蚕,江南丝绣,皆可大做文章。朕尝言,无农不稳,无商不活。徐卿奏折,顾及商贾,朕心甚慰!”

       徐崇光心道:“还不是你看重商贾,不然我又怎么会写这个?”

       原来徐崇光怕陆承启不纳,才费尽心思讨好,免得一番心血付诸东流。其实陆承启是一个虚心纳谏的人,只不过大顺过了百余年,早已不复当初立国时节俭。百姓思定后,社会财富日增,诸多陋习就出来了。改革若不大刀阔斧,又有何用?这是原则问题,陆承启想纳谏也纳不了啊!不过随着新政渐渐坐稳,国库日益增收,禁军也日益强大,陆承启才有心思纳谏。

       君臣两人再探讨了一番之后,陆承启才说道:“明日例朝,徐卿当众启奏,群臣廷议后无异议,朕便诏告天下,让无田无地之百姓,前往江南!”

       徐崇光立即说道:“陛下圣明!”(未完待续。)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新书推荐: 大周小货郎明末山寨农民武当山宋青书仙凡道你是我的难得情深仙不问快穿之配角的人生巅峰重生九零暖婚甜妻星海领主娇妻傻婿被惊醒的沉睡者正派都不喜欢我人间无敌暗黑法师速刷攻略都市神才青崖白鹿剑穿越在一九五零闺暖婉仪风华我武术宗师过分张狂,黑粉三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