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来自邮电部的邀请
同样感谢所有投本书月票的朋友,非常感谢!
感谢所有点击、收藏、推荐本书的朋友,感谢你们的支持,谢谢!】
“对了,有件事我还没向你道谢。”傅林忽然坐正了身子,正sè向他道谢道,“上次如果不是你帮我们打开了国产内存的销路,我们这个项目能不能继续维持都是个问题。也正因为你的帮助,才让我们树立了信心,才敢于走出国内,去到国际上推销我们的内存。我这次过来,就是要向你表示由衷地感谢!”
“你们已经走出国门,将内存推销到国际上去了?”郭逸铭自动忽略了他前面的感谢之词,惊喜道。
这个傅林还是很有些闯劲和能耐的嘛,居然不等不靠,自己就大着胆子跑到国际上去推销内存,而且看样子还给他搞成了!
“哈哈!托福托福!”
这件事显然是傅林一手主抓,他听到郭逸铭又惊又喜的询问,一脸的得sè,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我们这个内存项目,虽然上面同意立项了,但还是举步维艰。毕竟我们的半导体水平,虽说进步不小,但相对于国际上还是有些差距。尽管我在报告中多次提到了你常说的差位竞争,表示我们的产品价格低廉,应该是会有市场的,可上面始终有顾虑。想做又怕失败,并没有马上批准我们的推销计划。
结果你们把我们的内存用到了家用游戏机和显卡上以后,从反馈回来的消息看,竟然对我们内存的负面投诉并不多。随着家用游戏机和显卡的销售量逐渐上升,我们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上面也开始认可我们的这款内存,是有竞争力的,从而同意了我们的销售计划。
结果我就亲自带队。到美国去走了一趟……
呃,这个……,郭总,我这次去,可是打了你的牌子。你可别生气,如果不这样,我们连找谁推销都不知道……”
傅林说到如何去美国市场推销内存,表情变得有些尴尬起来,身体在沙发里扭扭捏捏,很是有些不好意思。
“打我的牌子?”郭逸铭一愣。
“啊,那个,是这样的。我们到了美国以后。大家都两眼一抹黑,不知道该去哪里、向谁推销我们的内存。有些人甚至胆怯了,说干脆我们随便找家商贸公司,请他们代理好了。
但我却有些不甘心,然后就跑到了DEC的总部,提出面见他们的总裁奥尔森先生。我知道他和你关系很好,我就说是你的老朋友,结果奥尔森先生真的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见了我一次……”
郭逸铭对他真的有些刮目相看了。
他以前只觉得这个人官瘾很重,想不到他为了政绩,还能发挥出如此大的主观能动xìng,一句英语不会就敢出国去闯,而且去了还敢打着他的牌子直接找到DEC总部,求见奥尔森!
所以说,人能不能干事。完全看他有没有意愿。
真的想干事、肯干事,其实每个人都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来,就是没办法,都能憋出办法来。
“后来呢?奥尔森买了你们的内存?”他对傅林打他的旗号倒不生气,对方事出有因。也不是招摇撞骗,只是需要用他的名义作一个敲门砖,打开DEC的大门。这种做法对他丝毫无损,他其实很是欣赏,又怎么会怪罪对方?
“没有!”傅林口中说着否定的话,脸上却是掩饰不住的笑容,“奥尔森看了我们带去的资料和样品,对我们的质量很不满意,说如果用了我们的内存,会破坏DEC在用户心中的品牌形象,所以他当场就拒绝了。”
“那你们是怎么推销出去的?”郭逸铭惊讶道。
“还是奥尔森先生,他在闲谈中了解我确实是你的朋友,于是他就帮我们联系了一些计算机厂商,把我们的内存推荐给了他们。对方在拿到我们的资料和样品以后,经过测试,有很多公司都表示了很大的兴趣,第一批订单就达到了20万片……”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此一bō三折的海外推销之行,可能是傅林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成功之作了,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用骄傲的口í越深,未来跌得就越狠!如果它一直固步自封,当数字手机开始大行其道的时候,它最终被边缘化、乃至被彻底淘汰,都不是不可能!
技术永远奔流向前发展,任何势力、任何人,试图对其加以阻止让其改道,都是螳臂当车的愚蠢之举!
我所做的准备,无非是顺应潮流而已。”
“原来是为了一己之sī……”傅林对此并不惊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尽为利去,这再正常不过了。
问题的重心不在于美国制定这一标准,是否是为了一己之sī,而是他们的筹划能否成功。
根据郭逸铭的解说,他这个外行人都觉得数字手机比模拟机好太多了,说数字机最终将战胜模拟机,听来好像很有道理。但不要忘了,郭逸铭可也是个商人,还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计算机大亨。
他自己在搞一套数字手机,立场很明显是站在数字机一边。如果不极力贬低模拟机,反而对其大唱赞歌,那才是不正常。所以他有些拿捏不定,郭逸铭对两种技术标准的分析,究竟有几分可信度。
算了,反正他该提醒的也提醒了,郭逸铭自己要坚持,那他作为一个外人又何必过分干预……
傅林将问题抛在一边,不再和他谈论手机的标准,单纯地拉起了家常,天南地北海阔天空。特别是说到他美国之行,说到美国的科技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之高,言语中充满了艳羡之情。
郭逸铭对此不置可否。
他是从科技昌明,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百年之后而来,此时的美国再发达、人民的生活再富裕,看在他眼中,也不过尔尔。
就好比1983年的美国人,穿越回到1883年,不管是当时最强盛的英国,还是正在蓬勃发展的美国,在他眼中都只能用落后来形容。而且郭逸铭知道未来发展的必然,对国家充满了希望,所以面对傅林的羡慕言辞,他只是淡淡回应,既不纠正,也不附和。
身处各时代的人,自有其时代局限xìng,又岂是他三言两语便可以改变的。
能够说服一个人的,从来就不是言语雄辩,而是事实。他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时代潮流浩浩dàngdàng,终无可挡!
傅林刚刚升官,谈兴正浓,两人一直谈到8点过,看到郭逸铭一脸倦态,他才赧然地告辞而去。
郭逸铭本以为两人就手机技术标准的讨论就此过去了,可才过了三天,4月2号,傅林却突然打来电话,问他现在是否有空,告诉他国家邮电通讯部希望能够和他面谈,就移动电话的标准一事,向他征询一下意见。
而这时,他正准备去美国,参加奥尔森的新款精简指令架构服务器公开发售会,同时与DW联盟的伙伴,对个人计算机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此时他也只好暂时改变计划,重新改签了机票,在国内多停留两天。!。